龍年伊始,走訪了所有葡萄酒迷均嚮往的其中一片葡萄酒聖地-波爾多。這次走訪了右岸的白馬,大金鐘,左岸的美訊(舊稱奧比安修道院),科斯德圖奈(Cos d’Estournel) 及龐特卡尼(Pontet-Canet),要評定個哪間酒莊是最好的話,相信定會帶來很多爭論。
筆者相信葡萄酒的優劣除了其口味的評述以外,其背後的故事及釀酒理念對葡萄酒文化推廣更為重要。不是說味道品質不重要,但在開瓶的同時對當中釀造者的心血及理念一併理解,才是品味葡萄酒的樂趣。
|
在今次的走訪當中,龐特卡尼(Ch. Pontet-Canet)確實給予筆者很大的改觀。對酒莊的認識,源於著名酒評人羅拔。柏加的頌讚,還有市場上對其超二級莊的美譽。嘗試過其多个年份後,對其喜愛程度亦僅限於一般而已。剛到酒莊大門前,並沒有碩大的門牌,只有僅限一輛小汽車進出的道路而已,不禁暗忖這是近十年來聲名日隆的 “名莊” 派頭嗎? 也許只是波爾多酒莊傳統的傲骨。不屑於其它奢華的裝飾吧。車剛停定,接待人員便走到迎接,走到酒莊安排的高球車上,聽著酒莊人員的解說,彷彿對酒莊有了深一層的認識,不自覺地對其種植,釀造,以至風土的概念有了多一份親切感。
|
龐特卡尼(Ch. Pontet-Canet)於1855年列級評級時被評定為5級莊,酒莊的品質於90年代前都被受忽視但由1975年接掌酒莊Tesseron家族的努力終於開始備受認同。
|
|
葡萄園位於菩勒(Pauillac) 區,毗鄰武當(Ch. Mouton) 及單人跳舞(Ch. D’Armailhac) 以砂礫(Gravel) 及沙石(Sand) 土壤結構為主,這樣的結構對其它產品並不適合,但對葡萄栽種來說則為得天獨厚的一塊福地。佔地80公頃的葡萄園以赤霞珠為主,其餘為美樂及品麗珠為副,當中亦有小量小維多克(Petit Verdot) 給予釀酒師更多選擇。
|
|
而當中最為欣賞的便是其配合大自然的葡萄園栽種哲學,龐特卡尼(Ch.Pontet Canet)為現時為一獲有機種植專業認証(Certified Organic & Biodynamic) 的列級酒莊。
|
|
|
筆者暫無意去剖析有機種植或非有機種植的差異,好些高品質酒莊不一定是有機種植,但大家對品質的要求及對風土(Terroir) 的尊重,彼此都是無庸置異的。不過最為筆者欣賞的是龐特卡尼(Ch.Pontet Canet) 上下對有機栽種的認真態度及努力不懈;從葡萄園工作人員的編制,釀酒工序的要求,以至馬廐及馬匹的回歸等,都能感受到酒莊貫徹其信念的堅持。
|
於今次的酒莊探訪,筆者試嚐了2007年及2010年的酒款。2007年的龐特卡尼(Ch. Pontet Canet) 帶著深寶石紅色,紅莓、黑醋栗等水果味道明顯,單寧柔滑,結構工整完備,整體印象平易近人之餘,略帶高雅氣息。該年份雖被普遍視為較艱辛的年份,但整體質素可觀,而且不用等待多年便已能一窺列級酒莊的功力。
|
|
|
至於2010年更被譽為跟2000,2005及2009四强鼎立之勢白優質年份。此次試酒仍為酒莊樣辦,酒色上為深寶石紅色帶泛紫邊沿,香氣及味道上則以黑醋栗,紅莓、橡木、香草等為主調,單寧開始成熟,口感上予人紮寶的感覺,現時已可飲用但經多年存放後,味道上應更為提昇。此瓶彷彿為一名初出茅廬的年青人,但總予人前途無限的寄望。
同一間酒莊的作品,因不同年份及風土條件產生出來的差異,正好是吸引人們對葡萄酒著迷的魔力。
|
|